从赢昭的神色中猜到了七八分,手中的棋子悬在半空,久久未落。四目相对,千言万语哽在喉间。棋局未完,归期已定。这方承载着他们无数默契与智谋交锋的小小庭院,即将迎来主人的离去。
“阿徽……”赢昭声音低沉,带着不舍。
颜清徽放下棋子,努力挤出一丝笑容:“此乃天大的喜讯,阿昭。秦国需要你。”他顿了顿,“五日后……我定去渡口送你。”
赢昭重重点头,目光深沉:“好!一言为定!”
谢府张灯结彩,宾客盈门,一派喜庆。然而,这场国公赐婚的盛宴,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压抑。新郎官谢长明穿着一身大红吉服,脸上却毫无喜色,眼神空洞,如同提线木偶般应付着宾客。他的目光不时飘向门外,仿佛在期待一个不可能出现的身影。
宴席间,一个风尘仆仆却难掩清贵之气的身影出现,正是从蓝田县赶回的**李砚**。数月基层历练,非但没有磨去他的棱角,反而让他眉宇间多了一份沉稳与洞察世事的通透。他虽只着半旧青衫,却自有光华,与满堂锦绣相比,更显卓尔不群。他与颜清徽、程怀瑾(若在)等故友相见,彼此眼中皆是欣慰与重逢的喜悦。他带来的并非俗礼,而是几卷精心整理的蓝田风物志及民生利弊策论,其见识与务实,令颜清徽赞叹不已,与一旁上蹿下跳、只会阿谀奉承的王士昭形成云泥之别。
赢昭也出席了婚宴,作为即将离去的质子,他的出现引来诸多目光。他神情平静,举止得体,但目光总是不经意地落在颜清徽身上,带着复杂的离情。他与李砚简短交谈,对其见识也颇为欣赏。
酒过三巡,谢长明在众人的起哄中,被簇拥着去掀新娘的盖头。当红绸掀开,露出新娘李氏清秀却冷若冰霜的脸庞时,谢长明心中的悲苦与压抑再也无法控制。他看着眼前陌生的新娘,想着永远失去的柳如絮,猛地将手中的盖头摔在地上,发出一声近乎呜咽的低吼:“都滚!都给我滚!”随即推开众人,踉跄着冲出了喜堂,留下满堂宾客愕然与尴尬。
深夜,喧嚣散尽。谢长明醉醺醺地被扶回新房。新房内红烛高烧,李氏已自行卸下繁重的凤冠霞帔,只着一身素净的常服,端坐于梳妆台前,神色平静,眼神却异常清亮。
谢长明跌坐在椅子上,痛苦地捂着脸。李氏起身,走到他面前,声音清晰而冷静:
“谢公子,不必如此痛苦。这桩婚事,非你所愿,亦非我愿。不过是国公一纸诏书,你谢家需要攀附,我李家需要靠山罢了。”
“我知道你心有所属
(本章节未完结,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)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》》